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号角一响,白衣执甲,负重而上,逆行出征。自这次平湖出现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以来,全市医务工作者闻令而动、火速集结,迎难而上、尽锐出战,奋进在核酸采样、核酸检验等各个岗位上。一句“我们在,请你放心”,彰显了医务工作者“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信念和斗志,为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筑起坚实的屏障。
核酸采样者——
700多次重复,只为精准的样本
脱下防护服、摘下手套,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手指已经泛白,胡子也已经许久没刮……3月15日下午,在当湖街道洁芳小区门口,记者见到了在刚刚结束核酸检测工作的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陆峰。经过了连续10多个小时的战斗,他整个人都显得非常疲惫。
作为一名核酸采样的一线人员,昨天,陆峰和其他医护人员、志愿者为小区居民进行了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而这已经是他连续蹲点在洁芳小区的第二天。“嘴巴再张大一点!啊!”“好了,下一位!”……重复的动作,重复的话语,陆峰在一天重复了700多次后,他的喉咙都已经沙哑,除了中午交替吃个饭的短暂时间,他一天都没有坐下的机会,除了耐心就是细心。“检测任务重,大家基本都是连续工作的状态。”陆峰说。
原来,前天的清晨4时多,陆峰就接到了医院的紧急电话。“带上必备的生活用品,马上到医院集合,有重要核酸检测任务。”……一句话,在不到一个小时内,各个岗位的医务工作者就全部集合到岗。于是自那一刻起,大家就以前线为阵地、以医院为家,有核酸检测任务时,准备物资、做好检测,一刻不停;待凌晨结束了任务,也只是在医院短暂地睡上两三个小时。
核酸检测一个人,用时不到一分钟。但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检测背后,却是医务工作者重复了几百甚至上千次的动作,是他们面对风险义无反顾的责任与担当,是他们被汗水浸透的衣衫和脸上口罩留下的深深压痕,而这样奋战在核酸检测岗位上的医务工作者在我市有1100多名,一份份核酸检测标本,都是他们“战疫”的足迹。
核酸检验人——
10小时连轴,只为精确的结果
“脱下防护服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衣服湿了、头发也湿了,但是看到核酸结果都呈阴性的时候,就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结束了从前一晚10时至昨天早上8时在我市大规模核酸检测基地连续10个小时的工作后,广陈镇卫生院检验科主任顾永康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又在卫生院里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3月14日、3月15日,我市在当湖街道、钟埭街道、曹桥街道连续开展了两轮全员核酸检测,随着检测范围的不断扩大,检测压力也不断上升,作为一名核酸检验人,顾永康从3月12日起就连续奋战在核酸检验的岗位上。“因为核酸检验的高要求和高标准,我们排班的时间都是8到10个小时一班,这个时间段,为了最高效率的检测出结果,我们都是不吃不喝也不上厕所。”顾永康说,整个核酸检测分为标本接收、试剂配制、样本处理、上机扩增四个环节,而他负责的是相对来说最危险的环节,即样本处理中的核酸提取环节。而这一环节,就意味着他在昨天晚上至今天早上连续10个小时的时间里,一个人要不停地往来于7台机器,甚至连坐一坐的机会都没有。
“最难熬的是凌晨两三点的时候,因为失睡,整个人脑袋有时候还会嗡嗡作响,而且因为不喝水、憋尿等原因,整个人就会比较难受,但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健康,这些都能克服。”说起困难,顾永康也是轻描淡写。
虽然大家看到的是一份两个字的核酸检测结果,但这两个字的背后,凝聚的是核酸检验人员通宵达旦的奋战与坚守,他们有的因连续检测要坐在凳子上至少8个小时不挪动,有的因持续穿着防护服要面对胸闷、头晕、低血糖等困难,但他们作为医务工作者,每一个“顾永康”都有同样一个信念,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标准检验好每一个样本,为平湖打赢疫情防控战助力。
隔离点医护人员——
一刻不停忙碌,只为严密的防控
清晨5时多起床,早上6时多全员集合做好隔离点核酸检测前的各项准备,上午7时半正式开始分层分批对每一个房间的隔离人员做好核酸检测、体温测量、防疫知识宣教等工作……从昨天一早开始,驻守在我市某隔离酒店的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督导员张慧就忙得脚不沾地。
“既要做好常规的医务管理,也要加强对隔离人员的教育和引导,让大家不要在隔离点内随意走动、身体有异常要及时联系我们,将每一项防控风险都遏制在源头。”说起工作要点,张慧滔滔不绝,干练中透着严谨。也正是因为医务工作者这样的工作作风,这两天隔离点的各项工作才能平稳有序地开展。
“我们时刻处于待命状态,3月13日晚上9点接到电话后,我们心里都想着‘快一点,再快一点’,所以我们半小时后都到达了隔离点。”张慧说,因是新启动的隔离点,所以自到达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迅速开启了工作模式,做好每个隔离人员防疫物资的准备、信息的核对、住宿的安排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高效有序、科学安排。因为要做的工作多,要安排的隔离人员也多,所以3月13日的晚上,张慧等医护人员彻夜未眠,忙得连一口水、一口食物都没有进过,直到3月14日的上午10时,才吃上了当天的早饭。“隔离的人员中,还有不少人因为身体各自状况不同,有不同的医务需求,我们也要做好服务和保障,同时也要做好心理疏导,消除隔离人员可能出现的恐慌和焦虑情绪。”说起接下来的工作,张慧心里已有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