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协作是关键。迈步走向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浪潮,全面融入长三角创新发展共同体建设是关键,根据《实施意见》,我市将建设区域协同产业共同体,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长三角优质项目、高端要素、创新资源、科创人才的汇聚地。
中日(平湖)产业合作园、欧洲(德国)产业园……近年来,这些国际产业合作园的建设,在推进我市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发挥带动效应,为我市吸引了一大批高质量外资。依托这些优质资源,在共建区域协同产业共同体的规划中,我市将全力打造长三角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地,进一步加强高质量项目招引,到2025年,七年实到外资30亿美元以上,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际行业领先企业、超亿美元项目突破40家。同时,还将完善国际化服务配套,积极引进国际合作医院、国际高端酒店和国际知名法务、金融、人力资源服务等功能性机构,建设一批国际合作学校、国际社区、国际化特色街区,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配套服务体系。
借“外力”,更要“练”内功。立足于把自身产业做大做强,方能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行稳致远。根据《实施意见》,我市将提升“2+2+2”产业,积极对接长三角未来产业发展布局,聚焦汽车电子、机器人、半导体、电子化学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四新”经济。加快科技信息、现代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实现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到2025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亩均税收达到40万元以上。
科技创新,永远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长城汽车等高端项目的引进也对我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创造了新的机遇。如何将机遇变成转机,《实施意见》也作了明确指引。接下来,我市将主动对接融入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G60科创走廊建设,力争引进一所高水平大学或研究院,布局一批“域外孵化器”,结合省级高新区创建,加快推进科创中心、平湖智创园等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浙工大新材料研究院、上海交大智能光电研究院、航天科工23所空间态势感知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平台作用,吸引更多创新成果向平湖汇集、在平湖转化,全力打造长三角高科技创新资源汇聚地。到2025年,区域合作创新平台达到10家以上,R&D经费支出占比达到3.1%以上。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那么人才就是创业创新的根本保障。如何吸引高层次人才一起开启金平湖新崛起新征程?无疑要打造一个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的创业理想地。据悉,接下来,我市将对标长三角先进地区,出台更有含金量的人才新政和配套政策,创新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人才引育机制,大力引进、加速集聚符合平湖产业发展方向的一流团队、高端人才。同时,加快海外青年人才驿站建设,招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归。推进人才“飞地”建设,实现优质项目沪杭孵化、梯次转移、精准落地。高标准人才之家的建设、高品质服务金卡的出台,也将为在平高层次人才提供全周期、全方位服务。到2025年,高层次人才累计达到75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