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个LED汽车门槛踏板是由我们开发出来的。现在,我们的产品包括内饰氛围灯系列、LED光电系列、内外饰系列和改装车系列,可充分满足客户对汽车配件的个性化设计需求。”近日,记者在宜兰汽车配件制造(平湖)有限公司采访时,公司研发部经理徐海滨向记者介绍道。
宜兰汽配是一家外资企业,于2003年落户在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多年来,宜兰汽配始终深耕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目前已是福特、通用等知名车企的一级供应商和全球供应商。“宜兰汽配能与世界知名车企合作,与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科技创新分不开。”徐海滨说,每个星期他所在的研发部门都会召开例会,大家聚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一旦发现好的构想就会在接下来的研发中进一步去完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构想都能最终转化成产品。虽然淘汰率高,但研发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放缓,这几年宜兰汽配累计实现各类科技成果转化15项,累计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拥有有效专利67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外观专利3项,台湾专利20项,美国专利1项;另有5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受理中。同时,为了方便技术研发,宜兰汽配还专门成立了LED饰件研究院。近三年,研究院累计投入2403万元用于研发。最近,省科技厅公布了2017年省级企业研究院名单,宜兰汽配成功入围,并成为我市首家晋级为省级企业研究院的外资企业。
平湖外向型经济比较突出,在利用外资方面已连续17年进入全省“十强”行列,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市有外资企业549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343家。外资企业数量多,这给我市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但与此同时短板也十分明显,就是大部分企业都属于来料或者来图加工性质,研发能力偏弱。没有研发,一方面国外的技术无法实现本地化,不能按照中国人的需求来开发产品;另一方面也无法吸引高端人才,以此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近几年,我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积极引导外资企业在平开展研发活动,外资企业研发能力偏弱的情况正在逐步改观,目前我市纯外资研发中心已有12家,外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另外2017年还有6家外资企业申报高企并通过了专家一审,有望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届时外资高新技术企业数将达到11家,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占比达到10.2%。”市科技局综合科科长徐欣告诉记者,10.2%的占比已经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此外,我市还连续2年专门针对外资企业召开高企申报的培训会,邀请省科技厅、嘉兴科技局和省内知名专家就研发费用建账、税收政策、专利申请等进行培训指导,目前我市已有7家外资企业计划在2018年、2019年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已经落户的外资企业加大在平研发投入,新引进的则在项目建设之初就把研发考虑了进去,如德国威克诺森挖掘机项目就明确要在平湖工厂设立独立的研发部门。由瑞士森德集团投资的兰舍空气技术项目也明确在我市投资1亿元设立一个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新公司,打造一个高标准的现代化生产基地。